编者按:阳明病史6种伤寒病之一,它的病状就是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导致阳明热盛出现壮热、汗出、腹满、不大便等等,对于这种病我们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来听听mansion88 app 们的解释吧。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弟子冯世纶以及冯世纶的弟子陈建国,为大家讲述阳明病。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中,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导致阳明热盛出现壮热、汗出、腹满、不大便等症状的病证。大多由太阳病发展而来。阳明病的病邪是热邪,八纲辨证属里、实、热证,卫气营血辨证属气分证。此阶段病邪炽盛,正气不虚,故正气抗邪,是外感热病中邪正斗争激烈的阶段。后世将阳明病分为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两大类。
[症候表现]
阳明经证的主症为: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脉洪大。临床表现可见壮热不退,不恶寒而恶热,大汗出,口渴欲饮,烦躁,甚或谵语,脉洪大滑数,舌红,苔黄或薄黄。
阳明腑证的主症为:日晡潮热,烦躁,谵语,汗出,腹满胀痛,不大便,脉沉实。临床表现可见发热傍晚升高,汗出热不退,轻则烦躁,重则谵语,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脉沉实,舌红,苔黄腻或厚黄腻。
[病因病机]
阳明病是病邪由寒化热,由表入里所致的病证,故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阳明经、胃、肠及气分。
阳明经证:阳明里热炽盛,则表现为壮热不退;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故不恶寒反恶热,以此区别于太阳病发热恶寒;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大汗出;热盛伤津,则口渴欲饮;热扰神明,则烦躁、谵语;里热炽盛,故脉象表现为洪大滑数,舌红,苔黄。
阳明腑证:日晡为阳明经经气旺盛之时,阳明热盛,故傍晚热势升高,为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热扰神明,故烦躁、谵语;热盛迫津外泄则汗出;里热与燥屎等实邪结聚于肠胃,则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也为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并区别于阳明经证。实热之邪炽盛,结聚肠胃,故脉沉实,舌红,苔黄腻或厚黄腻。
[治则治法]
阳明病拟祛邪为主,阳明经证用清法,以辛寒清热之品,祛除炽盛之热邪。代表方为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阳明腑证用下法,以苦寒泻下之剂,荡涤肠胃之实邪。代表方为大承气汤,也可据证情之不同,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冯世纶
1938年5月出生于河北。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现任主任医师、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世纪80年代,从事气管炎研究,获国家科技大会奖。90年代从事类风湿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尤其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先后师承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中医,而专注于经方研究,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率先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等论文,出版了《经方传真》、《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等专著。近几年来,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