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有寒热属性
我们发现许多肿瘤科医生选择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盲目性很大,其实如了解了药物的寒热属性,再根据肿瘤的寒热,临床选择化疗药物时就会有的放矢,疗效会有较大提高。那么药物寒热燥湿之性从何获得呢?我认为主要可从下面2个方面。
一是根据部位(包括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和病理类型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上面已说肿瘤的部位与寒热有关,而且中医学认为大多数肿瘤的形成与痰湿有关,那么可以通过治疗某些部位肿瘤来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如EP方案即可治疗小细胞肺癌,又能治疗精原细胞瘤,根据这些部位肿瘤多属火可以推断EP方案药性偏寒等。
从病理类型也可帮助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但从肺癌而言,鳞癌、小细胞癌位近肺门属火者多,但小细胞癌与鳞癌又有区别,小细胞肺癌容易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说明其挟痰湿较多,为痰火之证;腺癌容易出现胸水、淋巴结转移,出现胸水多为阳虚、淋巴结转移多见痰湿,故腺癌多寒湿。
二是根据药物的副反应来认识药物的寒热燥湿。一般人们只注意药物的副反应,不会对其副反应进行中医辨证,如能通过对副反应的中医辨证将大大提高医生对药物的全面认识,而且更容易发现药物的寒热燥湿,对临床合理应用这些药物大有裨益。前面说了紫杉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风寒燥湿热哪类药物(副反应被称为邪气)容易引起疼痛,毋容置疑,是寒类药物,此外,紫杉醇常见的副反应白细胞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厌食、水肿等亦属一派阴证。因此可以推断紫杉醇是寒类药物;西妥昔单抗会引起全身红色皮疹,说明该药为热类药;伊瑞沙引起明显手足皲裂,说明其是燥类药。伊立替康用后出现口干、手足干裂等,亦提示其药性偏于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