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说对话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开口“说话”并不难,真正难的在于如何“说对话”,说得恰到好处。中国文化自古含蓄内敛,说话一般只说半句,点到为止喜留余地,明明很简单个事就是不肯说透,让你自己猜去。不仅这样,还有很多的词句放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老外常常感慨学好汉语真不容易,中国文字背后蕴藏的古老文化更是大有玄机。
就拿“意思”这两字来说吧,有个很经典的段子。有人不解领导的意思,求助于旁人,结果高人指点说你得意思意思,领导如果推脱不好意思,你就说这是小意思。
请问上段话中出现的几个“意思”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当然这是一个桥段,您也不需要回答我,只是让我们这些每天都在说着汉语的炎黄子孙们重新体会一下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如果真让我们去考汉语四六级,没准真会被难为住一大批人。
说话艺术之一
称谓:亲,到底谁才是你的“亲”?
我记得网上曾经有人用淘宝体称谓改编交警的对话,“亲,请您出示驾驶证。”“亲,您本次违章扣2分罚款200元。”亲……
如果开车时交警同志给您敬个礼以后,这么说话非得吓死几位不可。如今是“扮熟人”的社会,我们彼此之间,只是扮演着熟人的陌生人,而真正的至亲者多成陌路。非亲戚的亲戚们,干爹亲过爹。
话说淘宝体称谓——“亲”,能广泛用于淘宝,并能从淘宝旺旺走下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称谓,着实还是有它能广泛流传下去的道理。一个城市的生活半径越大,市民之间的熟识度就会越小,大城市更像是陌生人社会,所以中国十大冷漠城市排行榜当中,北上广自然深名列其中。在这些冷漠的城市中,可能在同一座楼里住上几年,隔壁邻居的名字还不清楚太正常不过了,有亲属同在一座城市,也很可能忙于工作疏于走动,于是被淘宝上的陌生人趁机成为了你的“亲”。
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淘宝里的“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亲爱的”的省略语。但是无论怎样理解,在淘宝上喊一个陌生人“亲”,会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有人也会有些许反感,但是至少不会因为人家喊了你一声“亲”,你会吓得落荒而逃,或者气愤得不再光顾这家小店。
有句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客气点没什么不好,尤其称谓上更有讲究。该如何称呼同事和上司,相信很多职场中人都琢磨过,称呼得妥帖,大家都舒服,称呼得不恰当,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所以,见人宁可高喊,不敢叫低,小主管被称为某总也会笑嘻嘻的,医院里的主治医师被称为某主任时也不会太过责怪你。但是如果事情要反过来,就很要命了。
小小称呼,兹事体大,不为别的,只为人的一点小小虚荣与地位,全在其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