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神农氏尝到一种草叶,突然觉得口干舌麻,头晕目眩,这时他意识到可能中毒了,于是就放下草药背篓,在一棵大树下斜躺着休息。当一阵风吹过时,他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他虚弱地微微睁开眼睛一看,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随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捡来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
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树”。这就是早发现的茶树。此后,茶树逐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历经变异,如荼、诧、茗、蔎、槚等。据后人考证,这些茶的名称,都是“茶”的异名同义字,唐以前一直被人们混用。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时,在流传着茶的众多称呼的情况下,统一改写成“茶”字,这不能不说是陆羽的一个重大贡献。此后“茶”开始成为通用的名称,“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