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虽稍逊老幼皆宜 太子参
传说春秋时期,郑国的太子天资聪慧但年幼体弱多病。国内遍寻名医无效,频服人参补益反增腹胀。此时,有一老者对国王讲:“太子贵体稚嫩虚弱,确需补益,但需渐进图之,不可峻补。现献上一药试服,百日必效。”3个月后,太子果然渐渐康复丰健。此时,老者行踪难觅,又不知药名,只能据太子服后有效,又具参类补益之性,给此药取名“太子参”。
太子参,味甘,苦,性平。功能益气健脾,补肺养胃。可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倦怠无力,气短自汗,头晕心悸。功近党参而力稍逊,尤宜于小儿、体虚老人或成人术后、病后轻度虚弱者。
太子参属滋补类中药,且临床常用,但在早期本草类著作中无记载,直至清代《本草再新》才有收录,言其“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临床运用
1.小儿发育不良,消瘦,食欲不振,抵抗力差,易感冒,易疲劳。太子参250克,鸡内金100克,粳米250克,焙黄,研末,收入瓶中储存。每次取5~10克,加水适量煮成粥羹,适入冰糖调味,一日2次。或以猪肝汤送服药末。功能健脾补气,固卫益胃等。
2.气虚、体乏、易倦,自汗盗汗。太子参9克,糯稻根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一日2次。功能益气止汗等。
3.肺虚久咳,痰少而黏或无痰,口渴咽干,汗多气短,伴心悸怔忡。太子参10克,麦冬、天门冬各12克,玉竹10克,冰糖适量,水煎服。功能润肺宁心等。
4.暑热汗多,口干咽燥,伴气虚神疲头晕。太子参15克,乌梅15克,白糖或冰糖适量,水煎服。功能益气生津,止渴敛汗等。
5.阴虚低热,口干心烦。太子参10克,地骨皮10克,知母、银柴胡各6克,黄芩、生甘草、赤茯苓各3克,鳖甲6~10克,水煎服。功能益气养阴,清热除烦等。
6.急慢性肝炎,尿黄,疲倦乏力,纳欠。太子参20克,玉米须30克,水煎服。功能益气利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