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明病分类:寒燥与热燥
《伤寒论》第179条,问日,“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己,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肺主皮毛在表,表征不可能不涉及到阳明肺金,故与主阳气而在表的太阳同为上焦部,而为太阳阳明病,是太阳阳明同病。阳明肺金既然主表,所以阳明病自然就会有第234条的桂枝汤证和第235条的麻黄汤证。为什么有的人要把它们当作阳明病兼证处理呢,太阳之上,寒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所以,太阳阳明病是寒燥为邪,是阳明本气凉燥气与寒气合邪,故《伤寒论》说“太阳阳明合病,麻黄汤主之。燥淫为害,肺就不能宣发,不能肃降”,所以要用麻黄汤之杏仁、麻黄苦温润降之,桂枝、甘草之辛甘温以宣通之。后世有杏苏散、通宣理肺丸等。
少阳三焦主相火,三焦相火亢盛的主方是白虎汤相火克肺金,而为少阳阳明病。少阳相火为病在气分,不可发汗和利小便。少阳阳明病,燥火为害,故大便难。只有少阳阳明病才能说阳明病是气分热盛”,轻者可用麻杏石甘汤,重者则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承气汤等。
肺感受寒邪或感受火热之邪,都能导致肺主气的升降出入功能失调,从而使肺失宣发或肃降功能,使胃肠的通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胃家实的病状,谓之正阳阳明病。胃家实可以涵盖太阳阳明病和少阳阳明病在内,所以阳明病有寒燥和热燥之分,不可不知。
对于这类阳明病的治法,石寿概括为。开通”,他说:“开字横看,是由肺达皮毛,与升降之向上行者不同。通宇竖看,是由肺下达胃肠,通润、通和,皆谓之通,非专指攻下言也。”抓住一个“肺”宇不放,精明。可参看石寿棠所著《医原》、吴鞠通《温病条辨》的补秋燥胜气论。
少阳阳明 :
1.白虎汤证 燥火
2.桂枝汤证表虚
3.麻黄汤证 寒燥
太阳阳明:
1.葛根汤证 水湿
2.脾约证 燥热
太阳阳明
少阳阳明:
1.三阳病 2.胃家实3.燥、热、实、结、水湿、食
正阳阳明
太阳阳明病的另一个类型是葛根汤证,见《伤寒论》第31~ 33条。由于肺失宣发和肃降,使得肺通调水道功能也失常。风寒外束,肺失宣发,经气不利,阻滞津液运行,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导致项背强几几或刚痉(《金匮要略·痉湿褐病脉证并治第二》:“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禁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涅停滞肠 胃,在肠则“自下利。(即泄泻),在胃则 呕。此种胃家实属千津液不四布的水湿,而非大便不通,是一种自我排病现象。由上述可知,《伤寒论》在此论述了肺的主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及主治节四大功能失调的病理反应,岂能只把阳明解释为胃和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