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定义:阳明肺金主皮毛,所以外感六淫,悉从肺入。《素问·五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呼吸之气,其生理功能是主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并主宰着室发和肃降。一旦肺气失调,就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等。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肺苦气上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气胰郁,皆属于肺”,就是肺失宣发和肃降的病理反应。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六腑的通降。《素问·五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 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五腑都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功能。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所以是肺的宣发与肃降在决定着腑道德通、降生理功能,一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胃家实(注意是“胃家实”包 括上面的五,不独指胃)的病变。无 论是伤于寒,还是伤于热,都能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发病。
王孟英得《内经》真髓,而善调气机。王孟英,“肺主一身之气,气雍不行”,“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肺胃一气相贯,肺气塑降有权,则胃气也顺流而下。有形之污垢,必借胃腑为出路,且肺金清肃,能平镇肝木。所以,王氏独重治肺来拨动气机。他说:以大剂轻淡之品,肃清气道。啤一身治节之令,肝胃逆升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郁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成得下趋,自可向愈。”治肺常用宣、降、清、肃等法。药用枇杷叶、杏仁、紫苑、竹茹、旋复花、瓜蒌、薤白、白虎汤、苇茎汤等。这对于轻症新病来说,“但与舒展气机”,“伸其治节,俾浊气下趋,乃为宣达之机”,则诸恙自瘳矣。可是对于重症痼疾,“欲清气道之邪,必先去其邪所依附”的有形之物,“使邪无依附而病自去”。对于邪气“挟身中有形之垢浊”的治疗,“忌补涩 壅滞之品。设误用之,则邪得补而愈炽,浊被壅而愈塞,耗其真液之灌溉 阻其正气之流行”。“枢机窒滞,滋腻难投”。祛除有形之物,王氏常用小陷胸汤、温胆汤、凉膈散、雪羹汤、承气汤、礞石滚痰丸、莱菔子、桃仁、丹皮、丹参、茺蔚子等方药。
王孟英为温病大家,自然重于温热而用白虎汤、苇茎汤、承气汤等,这些不正是<伤寒论》白虎汤证、承气汤证吗?而《伤寒论>重视寒邪,故常用麻黄沥等方剂宣降肺气。后世的杏苏散、通宣理肺丸、宣白承气汤都可以应用o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十七条中说:“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由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瓜萎皮组成)。”吴鞠通自己注说:“其因肺气不降,而里证又实者,必喘促寸实,则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此脏腑合治法也。”肺脏被痰热邪壅,滞闭不得宣降,大肠里实不下,宣降肺气与通大肠结热合而治之,故称脏腑合治。
阳明肺金与胃的统一问题。我们说,风寒伤人阳气,开始于太阳;风热伤人阴气,开始于阳明肺金。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说:“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其温邪之内外有异形,而肺胃之专司无二致……风温为燥热之邪,燥令从金化,燥热归阳明,故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风涅本留腑胃。‘王孟英在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注中说:”夫温热之邪遇异风寒,其感人也,自口鼻入,先犯于肺,不从外解,则里结而顺传于胃。胃为阳土,宜降宜通,所谓腑以通为补也。”至此,大家应该清楚阳明肺金与胃腑的关系了吧。
阳明肺系本气为凉燥,主阴气,其性肃降,肃降则胃肠通下。风热伤肺,变为热燥,失其肃降之性而逆上,胃肠也失降而出现大小便不调,故治法多用辛苦通降法,辛凉宣肺恢复其肃降功能,可用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等;苦 寒通下去其结滞,可用承气汤等;合之 有宣白承气汤等。承者,从上往下之谓,承接其气,既肃降也,顺下也。
阳明既然是以凉燥为本性,那么 就不能单纯把阳明病解释成“阳明病是气分热盛,是肠胃热盛”,而要按阳明病分类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