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者按:孩子表现的乖巧,懂事,大人们就会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孩子们也是满心欢喜,可是当长期如此,孩子就没有了这种感觉,物质奖励真的是万能的吗?
对待孩子物质奖励绝非“神兵”
一位家长对老师说,“我以前奖励孩子的方式是给零花钱,现在我不给了’而是在她做了好事的时候,给她“星星”奖励。您看我做得好不好?”老师说,“不错,那后来呢?”“后来我就跟孩子说,如果攒够10颗星星,我就给你买一个玩具。”物质奖励简单、省事又有效,很多家长乐于用这个办法来激励孩子:不知不觉间,物质奖励就成了家长手中的王牌。这一招在短期内容易见效,但是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却是弊大于利。为了得到奖励而做某事,会使孩子只对奖品感兴趣,而不关注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是给孩子物质奖励在先,还是孩子有物欲在先,相信这个问题不会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复杂。为什么家长如此喜欢物质奖励的方式呢?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
NO.1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物质才会带给人快乐。孩子年幼,对于“你真棒”之类的表扬尚没有深刻认识。当孩子有了点小成绩,家长的口头表扬起不到更大的激励作用时,给他(她)买好吃的、好玩的就成了嘉奖孩子直接的方法。
NO.2 家长过于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求孩子参加兴趣班、补习班,孩子烦了、累了、不想学了,家长就用“吃喝玩乐”的方式来刺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对物质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性,甚至为了得到某件东西去学习。
NO.3 短时间内有效、省力。不用讲太多的道理,花个几十元钱,甚至几元钱就能买来孩子甜美的笑容,孩子也因此格外听话、乖巧。许多家长都喜欢用这种方法管教孩子,省去了给孩子讲道理的时间,表面上看既省时又省力。
NO.4 物质补偿。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孩子的衣食住行全盘拜托给老人或保姆照顾。为了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出于愧疚心理,家长总是找机会给孩子多买些好吃的、好玩的,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NO.5随口搪塞。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常常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说完后又经常忘记,并自以为是地认为:小孩子忘性大,自己不记得,孩子一定也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