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

  用铜铸造并刻有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型。宋代我国医学已相当进步,在针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惟一对前人成就的系统整理,他不但总结出针灸专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且主持铸造了铜人模型。

  这个铜人不但可作教学上的模型,还可作考试之用,其方法是铜人内装水,外涂蜡,让学生针某穴位,如取穴准确,则穴中的水流出,否则就不能针入。

  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

  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

  此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现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具明代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

  清代针灸铜人是乾隆七年(1742),清政府令吴谦等人编撰《医宗金鉴》,为鼓励主编者,曾铸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

  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但造型清代针灸铜人欠匀。中国历史博物馆亦藏有一具针灸铜人,高178厘米,为晚清制造。

  现代仿铸针灸铜人是南京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合作,于1978年研制的仿宋针灸铜人,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是用青铜冶炼浇铸而成,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打开后可见浮雕式脏腑器官,闭合后则全身浑然一体,高172.5厘米,重210千克。

  1987年河南开封何保仪等人也根据历史文献,铸造针灸铜人一具,以图复原。此外,尚有一些依靠现代科技制作的铜人,并已投放市场。

相关阅读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针灸铜人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