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者按:流动儿童就是指随着父母的工作地点变化而不停辗转的孩子们。课业,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谁来保障?
谁能给流动儿童一个“心”归宿?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居住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偏远郊区,跟随父母在几个城市中流动,学业、玩伴时常发生变动。
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流动花朵”。多变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们难以适应,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社会或多或少的财神以及人际交往的障碍。他们幼小的心灵能承受这些吗?
案例1:新学期开始,虎子转入某打工子弟学校的五年级。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转学了。
对虎子来说,似乎每两年都会随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不同的课本,使他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成绩很不好。同学们总是嘲笑他“没有文化”,这让他无法专心学习。
案例2:晓霞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身上略显陈旧的衣服令她在穿着各式新款服装的孩子们中间格外显眼:她来到这个城市已经半年了,起初她不会讲普通话,更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不如城里的孩子讲卫生、懂礼貌,城里的孩子都叫她“乡巴佬”。
她不喜欢这所学校,她非常想念乡下的学校,那里有很多好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案例 :在林老师眼中 多多特别让她劳神。
多多的父母在菜市场卖水果,平时对孩子很不关心。多多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就算被点名回答问题,也总是支支吾吾地应付,作业不好好完成,多门功课成绩不及格。不但如此,他还经常跟班里的同学打架。林老师多次约请家长到学校,可他的父母忙着做生意,根本不理睬老师的要求。
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工作不稳定,流动儿。童不得不经常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断变换的生活、居住环境带给他们强烈的恐惧感和失落感,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封闭、消极的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些流动儿童的父母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对他们言语、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情感交流,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无法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这终可能导致流动儿童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包括一定程度的学习适应不良、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等。
流动儿童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感情敏感脆弱,内心存在程度的不平等感、对立感,没有归属感等,与伙伴、同学和朋友关系的中断更加剧了流动儿童的孤独感。
在社会身份认同方面,由于流动儿童身份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来说,他们是外来人员,但相对于农村来说,他们又是城里人。对于城市,他们常常在内心上予以排斥和否定,而农村的老家却再也回不去了,这不仅造成了他们内心的矛盾,也导致了他们对身份定位的模糊。大多数的流动儿童感到或经常感到被歧视,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普通的城市儿童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