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芍药入药,又有谁不说是华佗夫人的功劳呢?相传东汉时芍药还叫芍花,名中无药字。神医华佗为传授草药鉴别方法,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草药。有人送他一棵芍花,栽在窗下井边,3年后,开花了。他尝过竺、叶、花之后,觉得没有什么药性。有天深夜,华佗正在看书,听到有人哭泣。他抬头看见窗外似有一啼哭的美貌女子。华佗推门出去却不见女子,只有芍花被风吹动。华佗颇感纳闷,转身回屋。刚坐下,又听见那哭声,再出去,还是那丛芍花。反复几次,华佗越发奇怪,喊醒妻子,妻子说:“你一直没有用过芍花,它可能感去屈了。”这年秋天,华夫人着凉患血崩腹痛。她见芍花花落叶枯,便挖了根煎水喝,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华佗的得知后做了很多试验,才发现春天的芍花老根在夏天或秋天时采挖才可入药。于是将它记住《青囊经》里。又给芍花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便在谯陵(今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四川、杭州、陕西等地,但至今仍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称为地道药材“亳白芍”。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赤芍因不去皮直接生用只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由此呵见,芍药是妇科良药。虽然分赤白芍,但通经行血二者不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则不克脾胃,而脏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热自散,郁气自除,痈肿自消,坚积自化,泻痢自去,痢痛自发。这一说法,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白芍药益牌,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所以,临床妇科常用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白芍配枸杞,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可以说妇女一生各年龄段所患疾病,都离不开芍药的配伍。值得注意的是:芍药及黎芦,二者不能配伍。
实用附方芍药汤(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十)
药物组成:香附子120g(用醋400mL,盐30g,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约各等份。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脱6g,开水调下。
功效与主治:妇人气血瘀滞、腰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