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虚火上浮
(1)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溃烂如黄豆大或绿豆大,表面灰白.周围色淡红,溃点1~2个,经常反复发作,饮食刺激时疼痛,舌质红嫩,苔少,脉虑细。
(2)主证:口腔白属散在,周围焮红不明显,或口舌糜烂,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或溏,小便赤,舌光少苔,脉细数无力。
(3) 治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4)方药:六昧地黄丸加肉桂:熟地10克,山萸肉6克,准山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丹皮6克,肉桂3克(煎服)。
(5)方解:熟地养血补肾,益阴填精;山萸肉滋阴补肾,固涩精气;准山药健脾补气,茯苓、泽泻渗虚,导火下引;丹皮凉血退热;肉桂纳气,引火归原。
(6)加减:白屑色淡红,面白神疲、纳呆便溏,可用黄柏6克、白术8克、扁豆10克;白屑较多、吮乳困难加蒲公英30克。
(7)典型病例:余某,男,9个月,因发热,口流涎,胃口不好就诊,见其下唇白屑散在,周围微红不明显,于足心热,体温38℃,舌质红光,少苔、脉细数,诊为鹅口疮(虚火上浮型)。给予熟地10克、山萸肉6克、泽泻6克、丹皮6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知母6克、黄柏5克、甘草5克。日服1剂,连服3剂,白屑明显减少,再给予上方去黄柏、熟地,加谷芽12克、布渣叶12克,2剂而愈。
3. 西医治疗
(1)用1%龙胆紫或10%硼砂甘油外攥,或用冰硼散、双料喉风散、西瓜霜等外搽局部。
(2)必要时口服制霉素及维生素B2。